当前位置:笔书阁>都市言情>青帝重生> 第三百四十四章 古象化石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三百四十四章 古象化石(2 / 7)

样的重宝,人家会送给你?

大文口文化文物中,有众多的象牙制品,那时可没有从国外进口这一说,所以这一直是一个千古之谜。

举世闻名的大文口文化自1959年发现后,其发掘出的文物,如象牙梳等的材料来源,一直困惑着考古专家。

在距今4600年—6300年、交通运输极不发达的大文口文化时期,这些制品从何而来?

先前,大汶口镇一位农民,在大汶河里挖沙时,无意中发现一块灰白色的石头,正欲扔弃时,突然发现其很像传闻中的巨兽齿骨。

随即,他将此“怪石”送往位于大汶河北岸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博物馆。

经测量,该齿形石块上有牙齿11排,单排牙齿宽度长者8.6厘米,短者2.7厘米,齿槽纵向厚度24.1厘米,石重5.2千克。

据考证,这块“怪石”为一古代大型食草类动物巨齿化石,很有可能是古大象齿骨化石。

大汶口文化文物中有众多的象牙梳、象牙琮、象牙珠、象牙雕筒、鳄鱼鳞板等热带动物骨制器物。

当时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,商品交换尚未出现,交通运输极不发达,这些器物的来源一直是一个谜。

而今,随着大文口文化遗址附近大象化石的发现,一个千古之谜终于浮出了水面。

此次发现,引起大文口文化遗址文物专家们的高度关注,他们断定大文口文化出土文物中象牙、鳄鱼等骨制器物的材料,来源并非“他山之石”,而是就地取材。

由此推之,远古时期的泰山、大汶河地区,炎热多雨、林木茂盛,很像如今的热带雨林气候,具备供热带动物、鱼类生活、生存的自然条件。

那时,成群结队的大象、犀牛等食草动物出没于泰山林间、草地,三三两两的鳄鱼、乌龟等两栖动物则分居在大汶河流域的湖泊、湿地。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