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书阁>历史军事>金鳞开> 三四六 马蹄带得淮河水(三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三四六 马蹄带得淮河水(三)(2 / 4)

的廖兴,“安民之后,首重治河。春耕可以量力而行。但是治河必须放在首位。廖兴,你若是能将这黄河治好,我为你请爵。”

廖兴连忙起身,躬身行礼道:“臣必定竭心尽力。”

朱慈烺很满意廖兴从来不讨价还价的工作态度。

自从西汉以来,黄河就不断地侵犯淮河。当国家太平的时候,政府能够有余力疏浚河道,修筑堤防。即便发生了水患也能赈济灾民。一旦国家有事,精力放在其他方向,黄河就会露出其凶狠的爪牙。

唐宋以后,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,水土流失严重,黄河挟裹着万亿吨泥沙涌入东部平原地带。泥沙淤积。河道被填为平地,河水自然漫溢,也就形成了不能耕种庄稼的黄泛区。

弘治四年,黄河在曹州黄陵岗、金龙口等七处决口,洪水北行在张秋进入会通河。北上的漕船、货船都被堵在张秋。弘治帝命副都御史刘大夏堵口。刘大夏制定并实施北堤南分的策略。在他主持下,朝廷兴建了自曹州至徐州长五百余里的黄河北大堤——太行堤。

黄河北岸大堤形成后。阻止了黄河北泛,保障了会通河畅通。但是放任黄河向南分流,却给黄河以南地区造成了经年不断的洪水灾害。最终黄河下游南向分支越来越多,分支愈多,河流的挟沙能力愈低,河道状况也就愈益恶化。

弘治时下游分成三支。至嘉靖末年,山东、南直境内的黄河多达十三股分支,黄河已经没有了主流河道。

嘉靖二十五年,为了治黄,人为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,和淮河一起入海。由于黄强淮弱,淮河下游积沙渐高,形成地上河。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,而在淮河较低地方,即在淮泗汇口以上的洪泽湖区,首先积水成一湖泊,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,成了洪泽湖。

也是因此,淮河地区水患不断。

直到嘉靖四十四年,潘季驯开始了长达二十七年的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