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笔书阁>历史军事>金鳞开> 二五二 戍兵骑马出萧墙(三)
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二五二 戍兵骑马出萧墙(三)(2 / 4)

邦华,道:“我实在不舍得放丈夫回去。论私情。丈夫在我刚出宫时颇有指导,使我一介稚子能够用人听事,不至于被人蒙蔽,这是大恩。”

“论公,丈夫历经地方、科道、戎政,通达枢辅,实在是不可多得的国家重臣。”朱慈烺叹了口气道:“我看丈夫还是健朗如故,怎舍得丈夫致仕呢?”

“人生七十古来稀,老臣如今已经年至古稀。也是历朝致仕的年限,不敢贪恋权位。”李邦华道。

朱慈烺立刻道:“贪恋权位?这从何说起!如今国势不振,神京沦陷,丈夫若非大忠之心,焉能留在朝堂?”

李邦华苦笑道:“老臣实在不堪驱驰……”

“姜尚八十方拜相,丈夫才七十……哦!对了!”朱慈烺抚掌站起:“丈夫的确不宜四处奔走。是这,我正想单独成立一个司署,将朝廷大略方针、各地要事集于一纸。刊行天下,要人统筹。丈夫正当得此任。”

“殿下,”李邦华略有吃惊:“这不就是通政司和邸报了么?”

朱慈烺笑道:“其实就是要从通政司手里将这差事独立出来,也不称邸报,只称《皇明通报》。以后银台只做收受内外奏章的事,简单来说,只进不出。”

邸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早期。唐朝时出现了雕版邸报,宋朝时固定了发行时间。明朝的邸报发行归通政使司负责,到了崇祯十一年开始用活字印刷术,虽然质量较之雕版的邸报差了许多,但胜在刊印及时。

作为自己的喉舌。朱慈烺当然不能允许别人染指。只要《皇明通报》能够打开市场,确立舆论界的地位,成为公认的朝堂风向标,那么日后无论皇帝做出何等动作,都扼制不了东宫传出的声音,也无法削弱东宫在士林的影响力。

“而且邸报的来源太窄,”朱慈烺道,“只以政事为主,而且都是朝堂定论。我想看到的《通报》需要有各方各界的声音,如琢如磨,甚

上一页 目录 +书签 下一页